能量醫學 量子儀發展史 功能 理論與設計 檢測方法 對應測試點 測試項目 能量調整

EDS2000 信息共振系統

量子儀發展史

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德國醫生Dr.Reinhold Voll首先應用低壓直流電於人體經絡穴位上,他發明的這個儀器稱為針灸診治儀,不久由德國Pitterling Electronic Company of Munich根據Dr.Voll的理論研發成初期的生物能檢測儀器。

Dr. Voll原本目的是發展一種電針治療儀器,治療他的攝護腺癌,後來他發現,這個儀器引發的低壓電流,刺激經絡穴位點後,反射的信息,可以反應器官系統的功能,將這個信息與標準測試方法結合後,可用於診斷與追蹤監視病人的狀況。這種用經絡和穴位作為收集信息的方法,就稱為EAV (EAV 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後人根據這種方法,研發成功了今天的電腦化的生物能檢測儀EDSD (Electro-Dermal Screening Device),探測生物體的電磁場是否平衡。90年代經過許多醫學及電腦專家研究發展了ACUPRO-II生物能量子儀(ACUPRO-III的前身),提供世界上許多能量醫學專家使用。

 

現在所謂的能量醫學也就是以物理科技診療疾病的方法,運用「生物能檢測法」,配合電腦儀器,來檢測人體各器官的細胞電荷,以訂定健康標準值。高於標準值之數據,視為興奮、發炎、實證;低於標準值之數據,則表示功能衰退、萎縮、運行失常、虛證。因此,無論是數據偏高或偏低,為病變的現象,或是疾病已在蔓延。

上述的原理,是依據1968年英國劍橋大學哈肯博士的報告文獻,以及近期美國加州超音波醫學專家林奎司博士的新著,皆經醫學界的肯定。而因此兩人先後分別獲頒諾貝爾醫學獎;及美國中醫藥研究院金杯獎等;其間又有德國解剖學家傅爾醫師與日本中谷義雄博士也用此法在臨床診療病患,數十年來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資料。

而其中德國傅爾醫師在能量醫學的研究中,他發現到,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中國人繪製的「經絡圖」,與他實際檢測病人身上之「電能」變化的「路線圖」,是幾乎一模一樣的。而他的這種技術,就稱為EAV(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

『生物能量子儀』就是根據EAV發展的一種準確可靠的檢測儀器,經由電腦程式設計,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收集經絡穴道上的反應訊號,並且正確的判讀出身體各器官組織的狀況,在細胞組織還沒有損壞之前,發現細胞的異常現象,初期潛在問題及後續可能的發展趨勢、防範未然。

經過能量醫學的能量調整,更可以改善體質,袪除疾病,維護身體的健康,所以能量醫學在預防醫學的領域中是一項寶貴的新科技。